■宋清辉

 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,一旦共享经济遇到“过山车式”的大起大落行情,一些独角兽公司就可能会面临项目难以为继以及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再加上玩家众多,一旦市场需求饱和,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,过度的价格战无疑会进一步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。

  2023年年末,又一独角兽轰然倒下,令人猝不及防。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0日,昔日明星创业公司——美国共享电动滑板车公司Bird在佛罗里达州正式申请破产保护,该公司在一份法庭文件中列出了1亿至5亿美元的资产和负债。据悉,Bird于2017年由优步前高管特拉维斯· 范德赞登(Travis VanderZanden)创立,一度成为估值最快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之一,并且一度将共享电动滑板车铺遍美国主要城市的街头。近年来,随着电动滑板车热潮退去,Bird股价大幅下跌。2023年9月,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对其实施退市程序。

  这是一场共享电动滑板车集体败北的时刻。在Bird宣布破产的当天,其竞争对手美国共享电动滑板车Micromobility也被纳斯达克摘牌。另一竞争对手欧洲电动滑板车品牌Tier Mobility也进行了多轮裁员,以求度过严冬。

  Bird从最快成为独角兽到宣布破产,仅用了六年多的时间。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,那就是一家公司自身“造血”不足,靠“烧钱”难以长久,一旦融资中断就会很快深陷泥潭。因此,Bird敲响的警钟值得其他共享经济细分领域的公司高度警惕。

  Bird破产的原因有很多,但总结起来或许有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。

  第一,公司“造血”能力不足,更多依靠“烧钱”而活,这样就很难长久发展。2018年5月,当年成立仅一年的Bird便获得美国红杉等风投机构领投的1.5亿美元资金,估值一度达到10亿美元,成为最快独角兽之一。其高光时刻是2021年与空白支票公司SwitchbackII合并,并在纽交所上市。之后便呈抛物线式下滑,其市值几乎归零,最终走到尽头。纵观整个资本市场,这样的案例举不胜数,留下很多深刻的教训。

  第二,电动滑板车行业几乎没有什么行业壁垒,致使行业竞争异常激烈,一旦“烧钱”中断,就会被市场无情抛弃。这一点与共享办公行业有些类似,两者的行业壁垒都相对较低,再加上玩家众多,一旦市场需求饱和,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,过度的价格战无疑会进一步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。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共享办公等一些共享经济企业恐怕还得熬过一段相当漫长的寒冬。

  第三,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,一旦共享经济遇到“过山车式”的大起大落行情,一些独角兽公司就可能会面临项目难以为继以及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报告显示,自2021年以来,约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有筹集到新一轮的资金,其中约94%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“造血”能力。简而言之,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或已名存实亡。这些数据,足以敲响整个共享经济领域的警钟。

  总而言之,Bird的经历对共享经济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教训,那就是一家企业若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仅靠融资“烧钱”很难持续。一旦外部环境或者政策监管发生变化,就会回天乏力。随着共享滑板车数量的增多,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,美国多个城市先后出台共享滑板车的限制禁令,如除了控制滑板车投放数量之外,还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,此举也让许多共享滑板车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。当前,除了共享滑板车行业之外,共享办公、共享货运、共享充电宝等一些细分领域都值得高度警惕。一旦其无法盈利,又没法摆脱持续“烧钱”的泥潭,就会轰然倒下,这也是当下不少共享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的一大缩影。

 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,从而满足消费者以较小的价格即可享用这些资源。但共享电动滑板车、共享办公、共享单车、共享雨伞、共享充电宝等,却是统一采购的商品,然后又通过缴纳押金、按时租赁的形式给消费者使用。这与共享经济的本质相距甚远,是纯粹的商业租赁行为。因此,这些伪共享经济企业发展注定不可持续,必然走向失败。没有人知道共享经济的下一个出口在哪里,曾经凭借共享经济“飞”起来的“猪”都一个个跌下神坛。